close
話說要好的高中同學潔是醫院的院內員工,

因為在預產期前一個月發現了鼻咽癌,

慎重但是緊急地決定剖腹生下孩子。

當然為的就是孩子平安產下後,要趕緊開始後續的治療。

要做的檢查是不少,治療的時機當然越早越好。



其實孩子生完後我去看她時,

她告訴我好像有滿多顆牙要處理的。

牙科說有兩顆智齒要拔,然後很多金屬要拆。

或者是做一個罩子可以擋住散射,

可是個管師說放療後口腔內部不舒服,

患者可能也不太想戴。

然後之後因為口水變少可能還要做氟托。



當時,她告訴我,因為在醫院治療,有會診醫院牙科,

所以應該會在院內牙科處理好。



聽完,我放了心。

醫院治療,都會有病歷,

同一個院所裡,若能相互配合,

是最好不過了的。



“如果還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別客氣儘管說。”

說完我就回家了。





後來她先生告訴我,醫院方面可能來不及了。

只有先拔了兩顆智齒。

再幾天可能就要開始化療或是放療了,

可是牙科治療約到2~3周後。



我知道牙科治療花時間。我當然知道。

可是她所謂的治療,是為了預防放療散射所帶來的傷害才做的,

如果是這樣,約到比放療時間還晚,不是沒有達到目的了嗎?



然後我發現她拔智齒的線頭也還在,

按道理拔完牙若是有縫合傷口

我們大概會約隔周拆線。

縫合的目的是讓組織對合,組織接起來之後就達到目的了,

這時候線就要功成身退,

多留在傷口上的時間,只是增加感染的機會而已,並無好處。



“沒有耶,醫院那裏沒有約拆線ㄋㄟ…”她說。

“沒有關係,傷口有長起來,我順便幫妳拆掉。”

我一邊說一邊剪掉了縫線。



醫護工作,是非常需要邏輯性,以及必須注重順序的。

這並不難理解。

如果妳拆掉金屬,才能夠避免放療散射傷到癌細胞以外的其他正常細胞,

那就應該要先拆啊。

我覺得”很忙所以必須約到2~3周後才能做”並不構成理由。

因為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放療之前做才有意義啊。


這就跟"知道要下雨了你遞傘給人家",

與"已經下雨淋一身濕之後再拿傘給人家"的差別。

雖說一樣是遞傘,意義卻大不同。

也許你會說雖然現在淋得一身濕,但至少現在她有傘啦,

下次下雨就用得上啦。

問題是如果現在能夠及時遞傘,為什麼非得要人家淋過雨後才遞?



同一個院所之內都會如此的矛盾了,

其實我還滿困惑的。



也許科與科之間配合上有什麼困難,

在醫院多少也有聽說或是親身經驗過”跨科合作經驗”好的或是不愉快的。

但是無論如何,都應該要為患者的最大利益做著想才好。



其實我自己也常常有患者因為必須約診的關係安排到兩三周後。

我很了解醫院牙科的難處。也知道牙科治療有時相當費時。

我的患者來診抱怨等了好久時,我都很不好意思。

但是其實他們抱怨的時候,

並不知道連我自己老爸老媽說要看牙都約到一個月後了。



不過,我也是會先檢傷分類的!

跟急診室比起來,在我待的診所裡,

生死交關,現在不看人就會掛掉的那種狀況當然是少得多。

但是”今天不看,一整天都會很難熬”的牙痛患者倒是相當多。



我會問自己的兩個問題是:

1.現在處理能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痛苦?

2.近期不處理會不會造成更大傷害?”
思路清楚,問完自己這兩個問題之後,事情就好決定些了。

那種流著眼淚進來,臉已經腫成豬頭的蜂窩性組織炎病人,

我不可能跟他說我很忙約兩周後。一定要趕緊處理。



但是那種因為剛好逛街看到招牌,

或是臨時跑來想要插隊洗個牙還是補牙的病人,

我還是會請他另外約時間。



通常他們都會說:

“洗個牙不會很久啦!”

“補個牙很簡單啊,我這很快的啦。”

(講這種話的人通常都不是class I的蛀牙cavity…)



我還是笑著請他們跟助理約時間。

(我現在希望我能夠請助理笑著,直接在櫃台搞定這一切就好)



補牙從cavity preparation 去除soft dentin

上rubber dam上band 和wedge

補樹脂的話一層一層照光,

調好咬合,雕好型態,咬合面拋光,鄰接面拉順…



從前我聽到“補個牙很簡單啊”的時候我都會告訴病人

“沒有那麼簡單那麼快喔”

但是我現在發現反正他們也聽不太進去。還是覺得應該很簡單啊。

所以只要笑著讓他們另外約時間就好了。

如果因為這樣就不想來的話,正好。

反正他不是為了我的治療而來,

只是因為順路或是剛好有空來碰碰運氣。

是不是我看,對他而言,也許沒有那麼多差別。



言歸正傳,就是約診,當然本來就有個先來後到。

大家應該要排隊。緊急的狀況另當別論。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較緊急怎麼辦?

那當然就是醫生要靠專業去判斷囉。



醫院裡面,急診室的人員最常必須要做這類的”大腦運算”。

每個人都是因為很急很痛苦所以才來急診的嘛,

(某些特定行業老是把急診當作一般大夜門診來濫用的除外)

對每個進來的病人檢傷分類,

很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

決定做什麼樣的處置,

有什麼樣的理由要留在急診室觀察才行,

什麼樣的條件可以讓患者離開急診室…



我覺得門診處置也是類似的大原則。

跨科的處置也是。

近年來比較常聽到的”Total patient care”

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概念。



牙科醫師雖然治療的範圍是以口腔頭頸部為主,

但是最終治療的目的是為了要讓病人健康。

講直接點如果牙齒都照顧好了,可是人掛了,沒有意義。



矯正的患者因為清潔不易常常會有蛀牙發生。

縱然很多矯正的醫師都只做矯正,

卻也分成幾類。

一種是每次換線換裝製時會幫患者看看有沒有蛀牙,

有的話轉診給其他醫師補牙,

熱心的還會再提醒他oral hygiene的重要性,

然後OHI一番。



也有的罵一罵病人。



更糟的是根本沒有順便檢查一下蛀牙,

只在乎排列如何了?牙齒移動得怎樣了?

對於蛀牙視若無睹。



患者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當然患者必須負相當大的責任。

但是我覺得醫生應該可以花一樣的力氣,做對患者更好的事情。



排成一口相當整齊的爛牙,拆掉bracket每一顆都pulpitis的牙齒,

(到底是想逼死誰咧?)

病人也許真的不知道怎麼樣刷好,

醫生有親手OHI或是親眼確認他會刷好嗎?

也許病人已經教過了但是自己偷懶都不清很欠罵,

但這時候罵病人已經沒有意義了。幫他吧。



齒顎矯正的最大意義,就是在調整之後,

發音或美觀或是功能上有所進步,

進而得到更健康的牙,更健康的身體。



“這樣亂亂的十分不好清,以後甚至可能有牙周病。”

“排整齊之後,不但好看,也更好刷了,牙齒更健康。”

憑藉著高超的技術,花了很多時間把齒列排好了,

最後因為一堆cavity,即使排整齊也沒有更好看,

還沒得牙周病可是卻得了牙髓炎,好像也沒有更健康。



這只是因為自己在牙科,所以舉一個牙科的例子。

現在專科分工越來越細致,大家都在自己領域精修,

但是身為專科牙醫師(或是一般GP醫師),都別忘了,

即使不在自己的專科治療範圍內,但那還是關乎患者的健康。



而不管身為牙醫師,或是其他中西醫師,

也不要忘了,既然為人醫,

人者,仁也。

當然我們做事情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能力範圍所及的,期許自己全力以赴。

力有未逮者,轉診或是與其他先進們討論,

讓患者能夠了解他要接受什麼,他能選擇什麼,

我們想要給他什麼樣的幫忙,試著要改善什麼。



我覺得就會少掉很多荒唐事了。


晚了,剛剛診所同事們開會結束回家後,

今天至少我打出了本日腦袋裡1/10想要放出來的文字。

差強人意。

(我需要思考就會直接列印出來的神奇機器!)

(可是想想也不妥,思考就直接印出來上面可能會有很多粗俗的字眼,哈哈!)

我這周要開始調整我的作息時差了。

晚安朋友們。大家共勉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yph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