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上莫名其妙地長出許多一塊塊粉紅色癢且類似蚊蟲咬傷的疹子,
這樣的皮疹,很可能就是蕁麻疹(Urticaria)。

之前我只有因為藥物引發過敏過,並沒有得過如此典型的蕁麻疹,
所以不是很瞭解,這次發病才知道原來這是很常見的。
這種擾人的疹子,雖然對多數的人是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約有四分之一的人,
卻要經歷長達一至二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完全擺脫蕁麻疹所帶來的困擾。
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約四分之一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

誘發蕁麻疹(特別是急性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食物、藥物、細菌或病毒感染、

蚊蟲咬傷等。其它較少被注意到的因素有冷熱之刺激、情緒或是精神上的壓力等等;
然而,約有一半的的蕁麻疹患者,是找不出其誘發因子的。

絕大多數的急性蕁麻疹患者,約一至二週即可痊癒,不需再接受藥物的治療,
不過,少數人的病程會長達六週以上,這時就歸類為慢性蕁麻疹。
引起慢性蕁麻疹的原因更難尋找,大多為"特異性"的(也就是找不到原因),
找得到原因的,則多數與引起急性蕁麻疹的誘因類似,
然而,要小心的是,也有極少部分的慢性蕁麻疹與血管炎或其它全身系統性疾病有關。

在藥物治療方面,以口服一種或合併使用二種抗組織胺為主,
對於減少皮疹發作為及控制搔癢的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一般是建議使用抗組織胺至皮疹完全不再長出後二至三天才停止;
對於已使用抗組織胺治療的患者,如果症狀仍然難以控制或是病程無法縮短,
可以考慮再加上口服類固醇治療。
如果引發呼吸困難,則須儘速送至急診處理。

致病原因:

◆依致病原因分類:

免疫性(Immunologic):

(1)由IgE免疫引起(IgE-Mediated):食物、藥物、感染。

食物:
核桃、巧克力、菇、筍、海鮮、高蛋白食物(蛋、牛奶)、食品添加劑等等
(包括色素及防腐劑,如azo dyes, benzoates, salicylates)。


藥物:
抗生素(像盤尼西林)、非類固醇類的鎮痛解熱劑、阿斯匹靈、鎮定劑、
利尿劑、一些非處方藥(感冒成藥、制酸劑、維他命、瀉藥、眼藥水、耳藥水)。


感染:
病毒 (像引起感冒的呼吸道病毒,引起上吐下洩的腸胃道病毒)、
細菌、黴菌、寄生蟲都有可能引起皮膚的過敏反應。

(2)由補體免疫引起(Complement-Mediated):輸血

……………………………………………………………………………………………………………………………………………

分佈部位

全身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蕁麻疹。
血管性水腫則大多發生於臉部、眼皮、舌頭、嘴唇、手掌、腳底、或生殖器官處。


物理性蕁麻疹(Physical Urticaria)
皮膚劃紋症(Dermographism):
發生於人體因輕壓或劃痕時即可誘發蕁麻疹。

冷誘發型蕁麻疹(Cold Urticaria):
發生於人體接觸到低溫時,如跳入游泳池或以冰塊接觸皮膚。

陽光誘發型蕁麻疹(Solar Urticaria):
發生於人體曝曬於陽光下的局部部位,此種蕁麻疹於曝曬數分鐘內即可發生。

膽素型蕁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
發生於運動、洗熱水澡、和/或合併有焦慮症的人身體上,
其成因與控制身體血壓和心跳等功能的神經系統釋放出來的某些化學物質有關。

壓力誘發型蕁麻疹(Pressure Angioedema):
發生於局部人體接觸到持續壓力處,如襪帶、胸帶、皮帶、或其它衣著太緊處。

振動誘發型蕁麻疹(Vibratory angioedema):

肥胖細胞釋放物誘發型蕁麻疹(Urticaria Due to Mast Cell-Releasing Agents):
如放射顯影劑、非類固醇類的鎮痛解熱劑、azo dyes等特定藥物。

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之蕁麻疹
(Urticaria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Connective Tissue Autoimmune Disease):
如蕁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全身性紅斑狼瘡(SLE)、乾眼症(Sjogren's syndrome)等。
此類蕁麻疹持續時間較長。

遺傳性血管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
為自體顯性遺傳,顏面、四肢之水腫病灶為其特徵,腸壁的侵犯可造成腹痛症狀。

血管水腫-蕁麻疹-嗜伊紅球血症徵候群(Angioedema-Urticaria-Eosinophilia Syndrome):
其水腫病灶可持續7-10天之久。其嚴重的程度與其血中嗜伊紅球的數量呈正比。

……………………………………………………………………………………………………………………………………………

症狀與特徵 蕁麻疹的特性是膨疹(wheal),外觀很像蚊蟲叮咬,會紅紅腫腫的一顆,
甚至一大塊其癢無比的疹子(少數患者只有紅卻不會浮腫,甚或不癢),
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疹子往往一天內就會消退,但常反覆發生,
因為它具有此種來去如風,完全不留痕跡的特性,故被稱為「風疹塊」。

蕁麻疹的皮膚腫塊,指壓變白,表示其基本病理變化乃是因皮膚表淺部的血管擴張

與水腫所形成,是因為皮膚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與擴張所造成的結果。如果這現象發生於

較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

(Angioedema),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

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血管神經性水腫則是與一般蕁麻疹具有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病理學變化的皮膚病變,
但因其病變所侵犯的部位較深,位於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此部位的肥胖細胞數目
與感覺神經末梢的分布較少故其臨床表現為較少有癢感,為皮膚表層正常的皮下腫脹。

◆以臨床病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急性蕁麻疹:

病程小於30天,與免疫反應及異位性體有關,常由血清物質及盤尼西林誘發。

慢性蕁麻疹:

病程大於30天(或每週至少發作兩次,持續超過6週),可反覆發作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
與免疫反應較無關係,情緒壓力為可能是使其加重因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ryphee 的頭像
    coryphee

    CoRypHeE

    coryph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