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假牙,我們依牙齒缺損的位置分成「局部」的或是「全口」的
也依配戴的形式分為「固定」的或是「活動」的

單顆的缺損牙根仍健壯的,我們會做單顆的固定假牙,不需要修磨前後的牙齒。
但是如果根壞掉,整顆拔掉的,這一個缺牙的位置,得要搭一個牙橋,
這時候,就會需要前後的牙齒當「橋墩」(所謂的缺一顆,做三顆,是因為這樣。)

有的人想:那我爛掉的牙根不要拔,是不是可以套?
對不起,爛掉的就是要拔,如果沒爛掉,才有機會單獨套起來。
堅持不拔沒有好處,因為如果做了一個套子在這個爛掉的牙根上,一定不耐久。
接下來,還是一樣,拔掉,然後還是要搭橋。

當然除了傳統的牙橋之外,現在還有植牙的選擇。
植牙簡單說就是先植一個人工牙根(植體,fixture)在齒槽骨中。
然後等植體與齒槽骨生長接合穩固了之後,
接上abutment(就是模仿牙齒修磨過的造型的接頭)
裝上假牙(就是一般看到的瓷牙、金屬牙)。大致上是這樣子。

有的人會希望植上去馬上就可以裝假牙。
的確有這樣的做法,但是那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才有辦法這樣做,
植牙的費用畢竟也不低,如果事實證明稍等幾個月之後,成功率明顯地較高,
我覺得醫師與患者等這段時間是值得的。
一般上顎的會等半年到一年左右,下顎大約三個月到半年。
上顎的骨頭較鬆軟,所以較久。相對地,下顎骨較緻密,所以時間短些。

活動的假牙呢?

活動的局部假牙(RPD=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製作上會需要好一段時間,不是今天來明天就有的!
因為我們最少最少也要做這些事情:

要診斷、取初步模型、設計、決定放鉤子與修磨的地方
然後下一次修磨牙齒,印模、取上下顎間關係、送去鑄造支架(framework)
(鑄造支架,不要以為很簡單...)
依據設計,支架的樣子必須先用蠟做好。
要先把所有的不需要的地方堵凹、然後翻耐火模,
在耐火模上貼上蠟片做出所有要的形狀,包埋,把蠟熔掉,鑄造
出爐之後要切割、要修磨、打亮。

架子送回來診所了,我們要試戴。先大略把氣泡或是有倒凹的地方(在架子上是突起)
修除,然後戴看看是不是吻合。如果很不合,直接重新來一遍。取模...
如果把所有細節都修過,架子吻合,
並且也又有上下顎的顎間關係了,(就是知道上下顎模型的相對位置)
就可以選牙齒的形狀與顏色,著手排牙了。

(此時人工牙先以蠟固定在支架上)

排牙好下回病人來試戴,看看咬合、顏色是否還滿意。

(滿意的話,這副蠟牙就可以包埋、然後把蠟煮熔掉,
把牙床的位置換成與牙齦一樣顏色的樹脂,然後煮聚、取出,修磨、打亮。)

如果都順利,下一次就可以拿到牙齒了。
試戴、調整、回診追蹤。

這麼多事情,真的不是一次兩次還是一兩個星期可以全部做完的。
(除非醫師沒有其它病人,技師也沒有其它事...)

傳統全口的活動假牙,沒有鉤子,靠的是真空的吸力。
那種感覺,有點像是兩片玻璃中間滴了一點水,拔不太開的那種吸力。
所以,兩片玻璃接合的面很密貼很重要,另外,水也很重要。
口水分泌不足的(例如做完放射線療法的病人)、乾口症的假牙就不容易穩。
這樣的病人可以用假牙黏著劑幫忙。
一般的病人如果假牙不穩,應該先請牙醫師檢查,
不要自己買黏著劑就想解決。
因為如果根本就不合,光用黏著劑,是一個不治本的辦法。
黏著劑並不是靠「黏」來把假牙固定在患者的牙床上。
基本上,還是靠真空的吸力(就是大氣壓力),
所以假牙牙床面的樹脂的形狀,假牙的邊緣,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

有一次聽演講有位老師說:這假牙最好就像是通馬桶的plunger,吸住。
雖然用通馬桶的plunger來比喻假牙有點怪怪的,不過倒是還滿傳神的。
全口假牙真的沒有靠什麼鉤子卡在牙床上,
所以從印模開始,到最後的polish每一部都很重要。
當然回診也很重要。

現在全口的假牙也有用植體支撐的。
有固定式或是活動的,各式各樣的。
所需要的時間、費用、技術,都不一樣。
醫師應該盡說明的義務,
病人也應該考慮自己的接受度、時間與經濟狀況,選擇對自己最好的治療。
然後醫師盡力幫病人治療,病人盡力配合,並且定期回診。
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

這一篇不是教牙醫怎麼做假牙的文章,
也不是告訴病人哪一種假牙好的文章...
假牙費用從幾萬、幾十萬甚至到幾百萬都有,
能夠讓患者恢復吃東西的功能、正確發音、恢復信心、恢復美觀,
戴得合適,就是好假牙。。

希望大家能對這東西有點瞭解。
希望病人能夠選擇自己能夠負擔的,然後好好愛惜醫師給你的治療。
有愛心有技術的醫師還是很多的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yph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